《大腦減壓的子彈筆記術》:改版我的數位大腦

閱讀動機:數位筆記控追求進化之路 電腦玩物是我的 Evernote 啟蒙,到現在使用已將近四年。雖然現在許多人跳槽到 Notion,但我還是離不開 Evernote 強大的搜尋功能。前兩年,主要利用擷取功能,將 Evernote 作為個人資料庫,將想留存的資料依屬性以記事本進行分類。 在踏進職場後,第一份工作需要收集大量的資訊,這部分我同樣仰賴 Evernote;但跟以前不一樣的是,我需要將這些資料化為常態產出或運用於專案當中。 當資料需要化為任務且具時效性時,當一份資料想多處運用一魚多吃時,原先的記事本分類方式沒辦法滿足我的需求,常常面臨不知道怎麼分類才好的情境,以致於我的 Evernote 記事資料開始混亂。 我希望它不只是資料庫,最好還能幫助我篩選、思考、

《量化行銷的流量思維》講座心得

聽講動機:身為保健食品 RD,為什麼對行銷有興趣? 在台灣 OEM、ODM 代工廠的一條龍強力支援下,保健食品產業新進入者的產品研發門檻並不高,使得市場競爭相當激烈。此外,保健食品能差異化之處不大,例如仔細觀察益生菌產品,可以發現專利菌株、益生元添加、包埋技術、高菌數、各項檢驗合格等已經成標配。單靠產品差異化,很難脫穎而出。 產品力難以簡單分高下,那麼決勝回合就到了「行銷溝通」。這個產品安不安全?吃下去到底有沒有效?這個價錢真的值得嗎?這些訴求,可以透過行銷來好好地溝通傳達。 然而,對於傳產性質為主的食品產業來說,行銷常常被認為是「無法保證實質成果」、「把錢丟到海裡」

推薦書單 | 2020年最喜歡的8本書

2020 年,感謝電子閱讀器跟 iPad 在閱讀之路的陪伴,也感謝《我的書櫃爆炸了》 LINE 群組,讓我有源源不絕的書單,並持續一個月至少分享一篇簡短心得的習慣。 2020 年總共讀了 26 本書,從中選出 8 本推薦書單,跟大家分享。 1. 原子習慣: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很多人不陌生的排行榜常勝軍!之前看過「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,那樣生活?」,認識了習慣養成的循環系統,從許多案例了解習慣的影響力;原子習慣很適合在其後閱讀,以個人為出發點,作為一本化為實際行動的指南。讀完後,我最常回想起的三個觀點:

《我與貍奴不出門》|將日常切磨為寶石的散文集

平時都用閱讀器及iPad閱讀。用iPad閱讀時,閱讀跟社群媒體的界線模糊,讓我總是比較容易心浮氣躁。但閱讀《我與貍奴不出門》,卻讓我自然而然地沉下心,細細咀嚼著一字一句。 我喜歡她對於獨處的詮釋。 我總疑惑著自己是否太喜愛獨處,缺乏走出門外與人互動的動力。而她說,她也是在群體中呈漏電狀態的類型。她說獨處是牽涉精神與安全感的問題。非常現實,談的是健康與經濟的條件,是不過度旺盛也不衰弱的體力。一切成本和擁有良伴同樣地高昂。 我恍然大悟,或許我對於獨處這件事有些妄自菲薄,把星星的點與點連線可以有無限的想像與故事,但繁星點點亦是風景,可以選擇並保有不同角度的美,是一件多麼珍貴的事情。 我喜歡她描述一人旅行這件事。 每每跟人說起我超喜歡一個人去國外旅行,總是引起對方的驚呼。而她也是喜歡的,她形容,那是唯一一個不會有人隨時與你講母語、不會有人隨時與你談過去、不會有人提醒你本來是誰的時空。任何型態的旅伴都將破壞這完美的真與完美的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