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atest

微軟收購動視暴雪|3個為什麼、3個未來想像

學習筆記

微軟收購動視暴雪|3個為什麼、3個未來想像

2022 年 1 月 18 日,微軟宣布收購遊戲發行商動視暴雪。若收購成功,微軟將成為全球第三大遊戲公司,重劃遊戲產業版圖。動視暴雪為什麼要賣?微軟為什麼要買?兩家公司合作後,能發揮什麼綜效?這篇文章中,我想與你分享,動視暴雪選擇微軟的三個為什麼,以及對兩家公司合作後的三個未來想像。 動視暴雪:稍微虛胖的遊戲產業龍頭 動視暴雪,是全球遊戲營收排名第五的遊戲開發商。觀察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、財報、所處產業狀況後,我將動視暴雪的特色歸納於以下三點: 成長趨勢:娛樂界中備受矚目的遊戲產業 市場規模至少 2000 億元的遊戲產業,是娛樂界最大、成長最快的產業。尤其在新冠肺炎影響下,人們花在遊戲上的時間更長。微軟預估目前全球 30 億人的遊戲玩家群體,至 2030 年將成長至 45 億人。在元宇宙話題熱燒下,遊戲產業更被視為虛實間的重要交界。 在如此市場熱度中,大公司們收購動作頻頻,強化自己的地位。新進入者也紛紛加入市場,例如影視串流王

《WOL大聲工作法》|內向者必學的自我展現指南

閱讀心得

《WOL大聲工作法》|內向者必學的自我展現指南

你覺得自己卡在目前的工作上動彈不得,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裡嗎?你因為身為內向者,不擅長表達自己,難以在職場上被看見而感到困擾嗎?近年流行的 WOL 大聲工作法,或許就是為你帶來職涯改變的關鍵。 看完此工作法創始人 John Stepper 的 WOL 大聲工作法:最新透明工作術,開放個人經驗,創造共享連結的12週行動指南 後,我想大聲推薦這本書給你,如果能對你有幫助,那就太好了。 什麼是WOL大聲工作法? WOL (Working Out Loud) 工作法是什麼?作者花了許多心力思考,該如何明確定義它。他後來找到較為確切的敘述是: WOL 是一種培養關係的方法,可以幫你實現目標、發展技能、探索新議題,或展開職涯的下一步。 為什麼我們需要培養關係?工作中會讓我們感到快樂的情境,往往與自主感、能力感、聯繫感、使命感息息相關。WOL 工作法強調五個要素,讓我們能積極地將這些能帶來快樂的元素灌注至工作中。這五個要素包括: 1. 有意義的探索:選擇一個目標。

保健食品法規 | 如何查詢日本食品原料法規

保健食品開發

保健食品法規 | 如何查詢日本食品原料法規

想開發日本製保健食品或原料,或是想讓自家好產品進軍日本市場,卻不知道怎麼確認日本食品原料法規嗎? 日本是保健食品大國,對台灣消費者來說,Made in Japan 的保健食品 = 高品質、有效。不少品牌都會從日本進口保健食品在台販售,甚至特地委託日本工廠代工。反過來說,也有不少台灣廠商看好日本的龐大市場,希望在日本進行海外佈局。 在規劃這些策略時,由於各國對於食品的管理方式不同,產品是否符合當地的法規,絕對是首要確認事項! 過去在查各國法規時,常常有大海撈針之感。因此在這系列文章中,我嘗試結合過去幫多家廠商查詢法規、以及本身作產品開發的經驗,跟你分享台灣及日本保健食品法規的差異,以及其中該注意的地方。 那麼我們首先從原料談起吧! 什麼是「食品」? 回歸最基本的法律定義,根據台灣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,食品指供人飲食或咀嚼之產品及其原料;根據日本食品衛生法,食品指所有的食品、飲料,但不含醫藥品、醫療器材法律規範下的產品。 食品成份,可分為原料及添加物兩大種類。 添加物部分,

好書推薦 | 2021年最喜歡的8本書

閱讀心得

好書推薦 | 2021年最喜歡的8本書

又到了年度結算時間!2021年共閱讀了22本書,發現自己的閱讀書單其實圍繞著六大領域,包括人生整理、目標設定、深度工作、投資理財、行銷文案、企業案例。從22本書中,選出8本我最喜歡的好書推薦。來看看有沒有你的書單新候選吧! 情緒致勝:感激、同理與自豪的力量 過去總有這樣的印象:理智能幫助我們做出對未來好的決定;情緒會讓我們做出可能後悔的決定,太情緒化是不好的。 這本書的開頭就顛覆了我的想法。如果理智有效,那我們為什麼總是達不成目標?明明規律運動能減重、避免腰酸背痛、增進心肺能力,為什麼我們會選擇窩在沙發上吃洋芋片? 有些情緒的確讓我們傾向選擇短期需求及欲望。但也有些情緒能幫我們成功追求自己的目標!例如感激、同理心、自豪,可以幫助我們更重視長遠的付出跟回報,願意為了未來的利益而努力。 作者透過許多實驗數據(自己或他人的研究)來佐證,感激、同理與自豪會影響人們建立及改變心態。例如感激能讓我們意識到別人對自己的付出,那麼自己也願意犧牲一些當下的小利,予以回報。時常意識到感激之情,能讓我們在追求個人目標時,更傾向犧牲當下的享樂,

如何應用商業模式九宮格?我的3層實踐與體悟

學習筆記

如何應用商業模式九宮格?我的3層實踐與體悟

什麼是商業模式九宮格 說到商業模式,你第一個會想到什麼呢?我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是台積電。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說, 台積電最重要的創新是「商業模式」與「策略」。 商業模式為「公司處理其與客戶和供應商事務的方式」。 台積電的商業模式是以「客戶是誰」而定,不是以產品是什麼。 商業模式理論發展中的重要角色--《獲利世代》作者 Alexander Osterwalder則說, 商業模式是描述組織如何創造價值、傳遞價值給顧客。 Osterwalder 在 2005 年提出商業模式九宮格 (Business model canva),涵蓋九個要素,包括價值主張、客戶區隔、客戶關係、通路、關鍵活動、關鍵資源、合作夥伴、成本結構、收入結構。企業能運用這個模型,視覺化呈現既有的商業模式、打造出新的商業模式,及摸索更多商業可能性。 從第一次認識這個框架,到後續的實際應用,每次跟它接觸,都有新的體悟。 我的3層實踐與體悟 一、理解:

《超級業務的利他人脈學》講座心得

學習筆記

《超級業務的利他人脈學》講座心得

一直有意識到自己對於建立人脈總是會躊躇再三,加上今年作CAT職能訓練測驗時,建立人脈這一項的偏好值低到令人震驚……當看到Gipi說唯賀餐飲吳家德總經理是他見過最擅長建立人脈的人時,便決定參加這場家德老師主講的講座。 講座開始沒多久,好像就能理解為什麼家德老師擅長建立人脈。光是說話的方式,就讓人一直忍不住想要一直聽下去。尤其聽到一個一個案例分享時,更可以感受到老師在與身邊人應對時的真誠與熱情。 我在講座中學到的3件事 人脈跟人緣是不一樣的 以前的認知是,要建立人脈,讓人脈來幫助自己。不過人脈跟人緣其實是不一樣的,人脈是「你認識多少人」;人緣是指「讓多少人喜歡你」。認識多少人並不是重點,讓更多人喜歡自己,通常才是想要拓展人脈的真正目的。人緣好,才能真正地從彼此的互動中,去付出以及收穫。 老師也講了一些實際與人互動時的技巧。例如初次見面時,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。不要一開始就問私人的問題,藉由大眾化議題切入,聚焦式升溫,最後以讚美收尾,讓一次互動完美結束。 我反思過去與人互動的經驗,由於我是不

大腦減壓的子彈筆記術

生產力工具

《大腦減壓的子彈筆記術》:改版我的數位大腦

閱讀動機:數位筆記控追求進化之路 電腦玩物是我的 Evernote 啟蒙,到現在使用已將近四年。雖然現在許多人跳槽到 Notion,但我還是離不開 Evernote 強大的搜尋功能。前兩年,主要利用擷取功能,將 Evernote 作為個人資料庫,將想留存的資料依屬性以記事本進行分類。 在踏進職場後,第一份工作需要收集大量的資訊,這部分我同樣仰賴 Evernote;但跟以前不一樣的是,我需要將這些資料化為常態產出或運用於專案當中。 當資料需要化為任務且具時效性時,當一份資料想多處運用一魚多吃時,原先的記事本分類方式沒辦法滿足我的需求,常常面臨不知道怎麼分類才好的情境,以致於我的 Evernote 記事資料開始混亂。 我希望它不只是資料庫,最好還能幫助我篩選、思考、行動。 我的 Evernote 系統 ver.2 是 Evernote 使用者,同時希望用這套軟體達到「行動」的作用,於是《大腦減壓的子彈筆記術:用 Evernote 打造快狠準任務整理系統》

《量化行銷的流量思維》講座心得

學習筆記

《量化行銷的流量思維》講座心得

聽講動機:身為保健食品 RD,為什麼對行銷有興趣? 在台灣 OEM、ODM 代工廠的一條龍強力支援下,保健食品產業新進入者的產品研發門檻並不高,使得市場競爭相當激烈。此外,保健食品能差異化之處不大,例如仔細觀察益生菌產品,可以發現專利菌株、益生元添加、包埋技術、高菌數、各項檢驗合格等已經成標配。單靠產品差異化,很難脫穎而出。 產品力難以簡單分高下,那麼決勝回合就到了「行銷溝通」。這個產品安不安全?吃下去到底有沒有效?這個價錢真的值得嗎?這些訴求,可以透過行銷來好好地溝通傳達。 然而,對於傳產性質為主的食品產業來說,行銷常常被認為是「無法保證實質成果」、「把錢丟到海裡」。作為食品科技背景出身,很希望能多多學習行銷相關概念跟知識,運用在內部溝通中,讓公司策略能順利將好產品觸及更多消費者! 我在《量化行銷的流量思維》講座中學到的三件事 這次報名商業思維學院的主題講座,由 KKday 營銷長黃昭瑛 (Yuki) 所帶來的《量化行銷的流量思維》。主要是想了解,行銷的量化思維是什麼?在商業開發的過程中,

推薦書單 | 2020年最喜歡的8本書

閱讀心得

推薦書單 | 2020年最喜歡的8本書

2020 年,感謝電子閱讀器跟 iPad 在閱讀之路的陪伴,也感謝《我的書櫃爆炸了》 LINE 群組,讓我有源源不絕的書單,並持續一個月至少分享一篇簡短心得的習慣。 2020 年總共讀了 26 本書,從中選出 8 本推薦書單,跟大家分享。 1. 原子習慣: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很多人不陌生的排行榜常勝軍!之前看過「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,那樣生活?」,認識了習慣養成的循環系統,從許多案例了解習慣的影響力;原子習慣很適合在其後閱讀,以個人為出發點,作為一本化為實際行動的指南。讀完後,我最常回想起的三個觀點: * 習慣會滾出複利效應:習慣是「自我改善」這件事的複利,看似無足輕重的改變,長遠來看其實是進步的關鍵。成為一個能養成習慣的人,對自己的人生可能帶來很大的效益。 * 重點不是目標,而是系統:擁有目標可以讓我們確立方向。而真正構築可以改變自己行為的系統,可以簡化生活中的基本事務,讓我們把更多心思花在思考及發想上。 * 身分認同很重要:覺得自己是想要這樣的人是一回事,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又是另一回事。

《我與貍奴不出門》|將日常切磨為寶石的散文集

閱讀心得

《我與貍奴不出門》|將日常切磨為寶石的散文集

平時都用閱讀器及iPad閱讀。用iPad閱讀時,閱讀跟社群媒體的界線模糊,讓我總是比較容易心浮氣躁。但閱讀《我與貍奴不出門》,卻讓我自然而然地沉下心,細細咀嚼著一字一句。 我喜歡她對於獨處的詮釋。 我總疑惑著自己是否太喜愛獨處,缺乏走出門外與人互動的動力。而她說,她也是在群體中呈漏電狀態的類型。她說獨處是牽涉精神與安全感的問題。非常現實,談的是健康與經濟的條件,是不過度旺盛也不衰弱的體力。一切成本和擁有良伴同樣地高昂。 我恍然大悟,或許我對於獨處這件事有些妄自菲薄,把星星的點與點連線可以有無限的想像與故事,但繁星點點亦是風景,可以選擇並保有不同角度的美,是一件多麼珍貴的事情。 我喜歡她描述一人旅行這件事。 每每跟人說起我超喜歡一個人去國外旅行,總是引起對方的驚呼。而她也是喜歡的,她形容,那是唯一一個不會有人隨時與你講母語、不會有人隨時與你談過去、不會有人提醒你本來是誰的時空。任何型態的旅伴都將破壞這完美的真與完美的偽。 我想這或許就是我愛一人旅行的原因,只要想起在奈良街頭亂走到腰痛的回憶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