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atest

腸道菌相如何應用於保健食品?從日本案例一探究竟

保健食品開發

腸道菌相如何應用於保健食品?從日本案例一探究竟

如果你搜尋保健食品市場趨勢,一定會一再看到四個字:腸道菌相。腸道菌相是何方神聖,在保健食品產業中如此備受矚目?它可以怎麼運用在保健食品開發中呢?從近期看到的幾個日本應用案例,與你分享。 為什麼腸道菌相很重要 細菌其實不可怕,而且還是與我們共存的好夥伴。每個人體內約有 100 兆個菌,換算下來,你的體重有 2 kg 都是來自這些菌。其中 95% 的菌都住在大腸裡,我們統稱它們為腸道菌相。 這些菌的生長、代謝,跟我們體內的各種生理機制息息相關,可以說是關乎調節生理平衡的大生態系。如果其中壞菌比例較高,容易引起體內的發炎反應,根據種種文獻,可能影響的層面包括大腦神經退化、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自體免疫疾病、肥胖風險上升等等。 腸道保健指的已經不只是排便順暢,而是跟身體全面的健康息息相關,因此,腸道菌相成為當今生醫保健界的重點研究標的。 那只要我多吃益生菌,讓腸道中的好菌變多就好了嗎?事情沒有這麼簡單,影響腸道菌相的因素相當多,包括基因、飲食、作息、壓力、運動、藥物。各式各樣的影響因素,

給子彈筆記入門者的三個建議|《子彈思考整理術》

閱讀心得

給子彈筆記入門者的三個建議|《子彈思考整理術》

子彈筆記是紐約一位設計師  Ryder Carroll  所設計出的記事系統。患有注意力缺失症的他,僅用一支筆、 一本空白筆記本,就大幅改善自己的專注力及生產效率。 他在著作《子彈思考整理術》中,完整公開這套筆記方式。這本書在台灣也相當熱門,我在 HyRead 電子圖書館預約這本書,大概過了一兩年,才終於輪到我借閱……而這時,也剛好是我子彈筆記入門滿一年。 這段期間,陸陸續續在網路上看了不少介紹子彈筆記的影片以及文章。即使已對整個概念有初步了解,這本創始人所寫的始祖書,仍然給了我許多啟發。 跟你分享一下三個,持續實踐子彈筆記的心態練習。 筆記前:數位?紙本?小孩子才做選擇 入門子彈筆記,最常見的疑問之一就是:我要用紙本筆記,還是電子筆記?我有些行程、資料收集已經電子化,我該如何整合? 使用紙本的我,其實是數位筆記Evernote的忠實愛好者。多年來,參考電腦玩物Esor老師的邏輯,使用專案、任務的層次來記錄工作及個人學習的事務。 那為什麼我還需要紙本子彈筆記?因為當腦海中突然有

第一次參展規劃就上手!參加國內展的5個小提醒

市場分析

第一次參展規劃就上手!參加國內展的5個小提醒

參加展會是獲得曝光、大量連結產業人脈的好方法之一。然而參展並不是報名之後,就等著當天出現在現場這麼簡單!在這篇文章中,我從自己的經驗,跟你分享過去踩過的坑。究竟從決定參展到展會正式登場的期間,可以注意哪些事,讓你第一次參展規劃就上手? 評估參展效益 首先第一個要思考的,就是公司參展的目的到底是什麼。是希望可以認識到更多企業客戶?找到更多合作伙伴?還是加強對一般消費者的曝光?先確定參展目的,篩選適合的展會,才能進一步評估效益,或是思考有沒有能達到同樣目的、又更省錢省力的方法。 以我所處的保健食品產業來說,大型台灣國內展覽例如每年七月的亞洲生技保健大展,是許多原料商、品牌商的參展首選。更偏生技、醫療領域的廠商,則可能選擇參加十二月的 Healthcare+ 台灣醫療科技展。近兩年保健食品學會也在積極辦理精準保健營養食品展,希望開拓保健食品展會的新版圖。 另外,也有許多小型的新興展會,主要客群為精準客群的消費者,例如婦幼展。確認候選展會的過去來場人數、來場客群、曾經參展廠商,是報名前的必備功課。

《思考整理學》|這樣思考,人生就不一樣

閱讀心得

《思考整理學》|這樣思考,人生就不一樣

2007 年,日本岩手縣澤屋書店。不到三十歲的店員松本大介,最近有個煩惱,那就是「思考」到底是什麼?突然間,他的目光停在架上的一本書。好奇地拿起來翻閱,翻著翻著,他覺得腦海中有什麼開始清晰了起來。 如果早點遇到這本書,該有多好! 他把這句話寫成文案,向來書店的人們推薦這本書。這句話的魔力吸引了不少年輕人,後來連出版社也把這句話印在書腰上,結果在日本全國書店引爆銷售熱潮,銷量從 17 萬本激增至 50 萬本。 這本書就是思考整理學。 距離當時十五年過去了,為思考而苦惱的人應該不減反增,因此這幾年網路社群的閱讀心得中,各種筆記術、學習法、輸出法的書籍,才會討論熱度這麼高吧! 一開始以為這本思考整理學,也是在網路資訊洪流下的反思。結果看到作者外山滋比古是 1923 年出生,這本書於 1986 年出版時,真的非常驚訝!三十幾年前就醞釀出的洞見跟想法,至今來看都是相當受用的概念。 從中歸納出五個關於思考整理的小訣竅,與你分享。 抓時間,覺察自己的清醒時刻 你有觀察過自己的一天中

保健食品命名怎麼想?這三個面向別忘記

保健食品開發

保健食品命名怎麼想?這三個面向別忘記

你在餐廳點了一道 200 元的中式燉肉末佐青蔥蔬菜細麵,結果一碗陽春麵端上桌。好吧,似乎也沒什麼錯?這就是取名的魔力。好的命名會是產品的漂亮點綴,然而保健食品是個比較不一樣的產業生態,保健食品命名怎麼想?除了為產品畫龍點睛,還有幾個面向需要留意,才能更賺錢同時不被罰錢。 不侵權:先作商標前案檢索 市面上的保健食品產品命名,主要可以分成兩種路線。 第一種是用功效相關字或是發音,創造出一個獨特造語,例如「益暢敏」、「視易適」。 如果想要給產品一個特別的造語名,別忘了把「商標」這件事放在心上。只要是有識別性的文字、圖形,都屬於商標的範疇。在發想產品命名時,可以先在 智慧局商標檢索系統 查詢有沒有類似的已註冊商標;如果有的話,申請的商品、產業類別是哪些。 更謹慎的作法是,請公司相關部門或外部事務所進行前案檢索,評估類似商標、侵權風險高低,以及自己是否要先申請商標以作保護。 另一種命名方式,則是直接使用功效成分名稱,帶出是什麼產品。例如「天然酵母B群」、「葉黃素+蝦紅素」。使用通俗的功效成分作為產

常見保健食品趨勢資料有哪些?教你看懂4種報告類型

保健食品開發

常見保健食品趨勢資料有哪些?教你看懂4種報告類型

拜網路所賜,身在保健食品產業的我們,可以在網路搜尋到許多珍貴的保健食品趨勢資料,作為產品開發的參考。然而,根據資料類型不同,應用方向也會不一樣。對於各種資料的研究手法有基本認識,才能從中有所洞見,真正轉化為行動! 這次想跟你分享常見的保健食品趨勢資料。看完這篇文章,你將會了解四種易入手的保健食品趨勢資料類型、解讀時的重點,以及可以如何運用。 1. 專家觀點報告 這裡的專家觀點報告,包括來自研究機構、市調公司、企業、業內人士的分析及評論。在看這類資料時,有兩個面向值得我們多多觀察。 案例:看其他人正在做什麼 專家報告的重要基底通常包括市場新品動態、大公司策略布局、受關注的新創。 以台灣食品市場來說,市場趨勢大約比國外慢一到兩年,甚至更久。因此,歐美、日本市場的當紅動態,可能就是下一波台灣市場的新趨勢。 例如這一兩年在台灣崛起的康普茶,其實幾年前在歐美、韓國就已經相當盛行。在台灣幾家關鍵廠商的帶動之下,清爽、可幫助消化的健康定位吸引不少消費者,近期更延伸出茶香、果香等更細膩的口味

《正念減壓的訓練》|一個平凡上班族的冥想初學紀錄

閱讀心得

《正念減壓的訓練》|一個平凡上班族的冥想初學紀錄

看到韓劇《海岸村恰恰恰》的尹醫生因為洪班長而心煩意亂,於是開始冥想的橋段時,感受到冥想真的成為愈來愈多人的日常了!養成冥想習慣是我今年的目標之一,然而冥想初學之路並不容易。 一開始的我看到冥想似乎有不少好處,於是在網路上找了許多教學、引導音檔,執行起來卻覺得似懂非懂,不知道自己做得是否正確、也感受不到效果,最後不了了之。 直到今年初,閱讀了《正念減壓的訓練》後,我才覺得自己真正開始認識冥想。我想透過這篇文章,跟你分享我的練習動機、對我有重要啟發的幾個概念、實踐心得以及給你的小小建議。 為什麼開始冥想:這些書,都提到了冥想的好處 閱讀時,發現在談時間管理、人生心態的書中,不少本都提到冥想可以帶來的生活正面改變。我試著從中歸納以下幾個練習冥想的好處: 提升專注力,帶來更好的工作品質 電子郵件、社群媒體讓我們太習於分心跟多工,以致於專注力這件事,愈來愈需要有意識地練習。 《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》提到,適當的休息,例如散步、午覺、冥想,可以帶來更好的工作品質,讓人維持顛峰表現

《鎖定目標客群的內容行銷思維與工具應用》講座心得

學習筆記

《鎖定目標客群的內容行銷思維與工具應用》講座心得

身為產品開發人,會想了解內容行銷,是因為在保健食品產業,內容行銷已是標配。每個品牌都在努力寫內容,教消費者如何挑選保健食品。加上經營部落格後,也開始學習 SEO 相關知識,知道要作關鍵字研究、有技巧地讓文章得到更好的搜尋排序,增加文章曝光機會。 這次聽好優數位創辦人張瑋容老師的《鎖定目標客群的內容行銷思維與工具應用》講座,主要是想學習真正在行銷領域的專家,是如何看待內容行銷、會應用到哪些工具。 這篇文章將與你分享我從講座學到的三個內容行銷關鍵心法,以及這堂講座的兩個特色。 我從這堂講座學到的三個關鍵心法 內容行銷是在累積數位資產 內容行銷是透過產出有價值的內容,與目標客群溝通。為什麼要做這件事?瑋容老師列舉了許多目的,例如增加品牌信任感、提升知名度、掌握網路產業話語權。其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個觀點是,內容行銷是品牌數位資產的累積。 當我們想了解一間公司,第一個行動往往是拿起手機, Google 關鍵字。出現在 Google 搜尋引擎前幾頁的內容,通常就構築了我們對那間公司的初步印象。而

台灣保健食品市場規模有多大?這些地方告訴你|2022最新

保健食品開發

台灣保健食品市場規模有多大?這些地方告訴你|2022最新

市場規模,是在新產品開發前期相當重要的評估指標。同樣身在保健食品產業的你,也曾經跟我一樣,為了找最新的台灣保健食品市場規模資料,在 Google 漫漫搜尋嗎?這篇文章中,我將從擔任食品產業分析師兩年、以及在保健食品業界的經驗,跟你分享如何取得可信賴、具參考價值的保健食品市場規模資料。 為什麼要知道市場規模 有件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,在某場求職面試時,老闆走進來、坐下,開啟談話的第一句,就是問我「台灣保健食品市場有多大?」。 剛進入職場時,對於市場規模這幾個字其實沒有太大感覺,總覺得很遙遠。後來漸漸體悟到,為什麼從老闆到基層都該關心市場規模。 1. 評估新事業可行性:營收跟獲利,無庸置疑是事業營運的重要目標。由於每個產業的樣態都不一樣,簡單來說,就是當想吃一塊餅時,要先看看這塊餅有多大,還會不會更大,然後想想自己有能力吃多少。 2. 讓產品策略更明確:綜合市場規模、自己的商業模式、以及競爭者在財報、新聞、社群等公開資訊,可以讓我們在規劃產品時,由宏觀的角度看目前市場需求在哪裡,作出更具市場潛力的產品、更能貼

《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?》|用3個問題不忘人生初衷

閱讀心得

《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?》|用3個問題不忘人生初衷

最近許多自我成長課程,都強調要用經營公司的理念來經營人生,例如大人學《用經營公司的思維經營你的人生》、商業思維學院《做自己生命的CEO》。因此看到這本《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?》,作者是以「破壞式創新」理論聞名的哈佛商學院教授 Clayton Christensen 時,就相當好奇這位企管大師會如何談人生經營。 在哈佛商學院有個傳統,教授會在每學期的最後一堂課,送給學生一段故事、一段人生省思。而這本書,就是 Christensen 給學生們的最後一堂課,也是他認為最重要的一堂。 這本書,由他在課堂上請學生思考的三個問題展開。看完後,其實無法馬上知道問題的答案,但你可以得到切入的方向,把這三個問題放在心上,時時覆盤自己的人生量尺。這三個問題分別是什麼呢? 1. 如何知道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、快樂? 第一個問題,或許你跟我一樣,已經在心裡問過自己無數次。工作占了人生很大的一部分,如果每天早上一睜開眼睛,都能因為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而開心,那會是多棒的一件事。 該如何評斷自己對一份工作滿不滿意?作者引述心理

《精準老化的新商機》研討會|當銀髮商機遇上精準保健

保健食品開發

《精準老化的新商機》研討會|當銀髮商機遇上精準保健

由保健食品公會主辦的《精準老化的新商機》研討會,是近一個月內第二場以「精準」為切入點的保健食品研討會了。可見精準真的是當今保健食品界的熱門關鍵字! 滿喜歡這次研討會分別從市場趨勢、學術研究、醫療臨床三個角度來切入,帶來不同面向的收穫。我從中歸納出三個重要的商機所在,與你分享。 一、品牌提供的不只是產品,而是解決方案及生活方式 「保健食品,只是消費者對生活追求的其中一個選擇。」食品所陳麗婷資深研究員這麼說。 我覺得這句話非常值得好好思考啊!買保健食品的人,究竟為了什麼而買?對保健食品業者來說,讓消費者願意購買自家產品,是一個目標;然而對消費者來說,買保健食品只是一個手段 (What)。後面的動機 (Why) 是什麼?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?如果不深入探究,是無法滿足消費者深層需求的。 食品所定調 2022 年食品產業趨勢是「我」時代的全面滿足。消費者傾向用自己的方式安好,好好對待自己。因為想要好好過生活,所以選擇購買保健食品,希望緩解身心上的既有不適,或是減輕對健康狀態的不安。 這讓我想到哈

2022精準保健營養食品展|從論壇看台灣保健食品產業三大合作動向

保健食品開發

2022精準保健營養食品展|從論壇看台灣保健食品產業三大合作動向

第一屆國際精準保健營養食品展,於 2022 年 3 月 25 日 ~ 28 日在世貿舉辦。在主辦單位台灣保健食品學會的號召下,無論是早上的開幕典禮,還是下午的專業論壇,都是產學界大咖雲集。 這次主要想分享的是專業論壇。之前也參加、幫忙過不少研討會,這應該是我第一次遇到現場大爆滿,真的是座無虛席,甚至還有不少人就算在一旁站著也要聽完全程。看來規模 1500 億的保健食品市場,真的還有不少成長空間! 這場論壇由多個 15 分鐘短講組成,講者來自各大學、研究機構、醫院、企業 。聽完後,我最大的感想是,單打獨鬥太辛苦,合作才能走得更長遠。我試著從論壇中,歸納三個台灣保健食品產業找戰略夥伴的重要方向,與你分享。 產學合作:開發國產功效原料 目前台灣的保健食品,有八成以上的原料都是進口而來。而目前幾個主要的消費者需求缺口,可能就跟這件事有關。 「總覺得台灣保健食品比國外貴很多,是不是廠商賺很大?」 在網路上常看到消費者有這樣的印象。然而台灣的保健食品業者,成本起點本身就跟國外廠商不同。同樣使用歐美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