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心得

《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?》|用3個問題不忘人生初衷

閱讀心得

《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?》|用3個問題不忘人生初衷

最近許多自我成長課程,都強調要用經營公司的理念來經營人生,例如大人學《用經營公司的思維經營你的人生》、商業思維學院《做自己生命的CEO》。因此看到這本《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?》,作者是以「破壞式創新」理論聞名的哈佛商學院教授 Clayton Christensen 時,就相當好奇這位企管大師會如何談人生經營。 在哈佛商學院有個傳統,教授會在每學期的最後一堂課,送給學生一段故事、一段人生省思。而這本書,就是 Christensen 給學生們的最後一堂課,也是他認為最重要的一堂。 這本書,由他在課堂上請學生思考的三個問題展開。看完後,其實無法馬上知道問題的答案,但你可以得到切入的方向,把這三個問題放在心上,時時覆盤自己的人生量尺。這三個問題分別是什麼呢? 1. 如何知道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、快樂? 第一個問題,或許你跟我一樣,已經在心裡問過自己無數次。工作占了人生很大的一部分,如果每天早上一睜開眼睛,都能因為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而開心,那會是多棒的一件事。 該如何評斷自己對一份工作滿不滿意?作者引述心理

《WOL大聲工作法》|內向者必學的自我展現指南

閱讀心得

《WOL大聲工作法》|內向者必學的自我展現指南

你覺得自己卡在目前的工作上動彈不得,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裡嗎?你因為身為內向者,不擅長表達自己,難以在職場上被看見而感到困擾嗎?近年流行的 WOL 大聲工作法,或許就是為你帶來職涯改變的關鍵。 看完此工作法創始人 John Stepper 的 WOL 大聲工作法:最新透明工作術,開放個人經驗,創造共享連結的12週行動指南 後,我想大聲推薦這本書給你,如果能對你有幫助,那就太好了。 什麼是WOL大聲工作法? WOL (Working Out Loud) 工作法是什麼?作者花了許多心力思考,該如何明確定義它。他後來找到較為確切的敘述是: WOL 是一種培養關係的方法,可以幫你實現目標、發展技能、探索新議題,或展開職涯的下一步。 為什麼我們需要培養關係?工作中會讓我們感到快樂的情境,往往與自主感、能力感、聯繫感、使命感息息相關。WOL 工作法強調五個要素,讓我們能積極地將這些能帶來快樂的元素灌注至工作中。這五個要素包括: 1. 有意義的探索:選擇一個目標。

好書推薦 | 2021年最喜歡的8本書

閱讀心得

好書推薦 | 2021年最喜歡的8本書

又到了年度結算時間!2021年共閱讀了22本書,發現自己的閱讀書單其實圍繞著六大領域,包括人生整理、目標設定、深度工作、投資理財、行銷文案、企業案例。從22本書中,選出8本我最喜歡的好書推薦。來看看有沒有你的書單新候選吧! 情緒致勝:感激、同理與自豪的力量 過去總有這樣的印象:理智能幫助我們做出對未來好的決定;情緒會讓我們做出可能後悔的決定,太情緒化是不好的。 這本書的開頭就顛覆了我的想法。如果理智有效,那我們為什麼總是達不成目標?明明規律運動能減重、避免腰酸背痛、增進心肺能力,為什麼我們會選擇窩在沙發上吃洋芋片? 有些情緒的確讓我們傾向選擇短期需求及欲望。但也有些情緒能幫我們成功追求自己的目標!例如感激、同理心、自豪,可以幫助我們更重視長遠的付出跟回報,願意為了未來的利益而努力。 作者透過許多實驗數據(自己或他人的研究)來佐證,感激、同理與自豪會影響人們建立及改變心態。例如感激能讓我們意識到別人對自己的付出,那麼自己也願意犧牲一些當下的小利,予以回報。時常意識到感激之情,能讓我們在追求個人目標時,更傾向犧牲當下的享樂,

推薦書單 | 2020年最喜歡的8本書

閱讀心得

推薦書單 | 2020年最喜歡的8本書

2020 年,感謝電子閱讀器跟 iPad 在閱讀之路的陪伴,也感謝《我的書櫃爆炸了》 LINE 群組,讓我有源源不絕的書單,並持續一個月至少分享一篇簡短心得的習慣。 2020 年總共讀了 26 本書,從中選出 8 本推薦書單,跟大家分享。 1. 原子習慣: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很多人不陌生的排行榜常勝軍!之前看過「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,那樣生活?」,認識了習慣養成的循環系統,從許多案例了解習慣的影響力;原子習慣很適合在其後閱讀,以個人為出發點,作為一本化為實際行動的指南。讀完後,我最常回想起的三個觀點: * 習慣會滾出複利效應:習慣是「自我改善」這件事的複利,看似無足輕重的改變,長遠來看其實是進步的關鍵。成為一個能養成習慣的人,對自己的人生可能帶來很大的效益。 * 重點不是目標,而是系統:擁有目標可以讓我們確立方向。而真正構築可以改變自己行為的系統,可以簡化生活中的基本事務,讓我們把更多心思花在思考及發想上。 * 身分認同很重要:覺得自己是想要這樣的人是一回事,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又是另一回事。

《我與貍奴不出門》|將日常切磨為寶石的散文集

閱讀心得

《我與貍奴不出門》|將日常切磨為寶石的散文集

平時都用閱讀器及iPad閱讀。用iPad閱讀時,閱讀跟社群媒體的界線模糊,讓我總是比較容易心浮氣躁。但閱讀《我與貍奴不出門》,卻讓我自然而然地沉下心,細細咀嚼著一字一句。 我喜歡她對於獨處的詮釋。 我總疑惑著自己是否太喜愛獨處,缺乏走出門外與人互動的動力。而她說,她也是在群體中呈漏電狀態的類型。她說獨處是牽涉精神與安全感的問題。非常現實,談的是健康與經濟的條件,是不過度旺盛也不衰弱的體力。一切成本和擁有良伴同樣地高昂。 我恍然大悟,或許我對於獨處這件事有些妄自菲薄,把星星的點與點連線可以有無限的想像與故事,但繁星點點亦是風景,可以選擇並保有不同角度的美,是一件多麼珍貴的事情。 我喜歡她描述一人旅行這件事。 每每跟人說起我超喜歡一個人去國外旅行,總是引起對方的驚呼。而她也是喜歡的,她形容,那是唯一一個不會有人隨時與你講母語、不會有人隨時與你談過去、不會有人提醒你本來是誰的時空。任何型態的旅伴都將破壞這完美的真與完美的偽。 我想這或許就是我愛一人旅行的原因,只要想起在奈良街頭亂走到腰痛的回憶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