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銷4P是什麼?各行各業都適用!行銷策略必備基礎

主管說要用行銷 4P 做分析,卻不知道怎麼開始嗎?聽過行銷 4P,但不太確定怎麼應用嗎?
這篇文章將跟你分享,什麼是行銷 4P,以及它如何幫助我們規劃行銷策略。
行銷 4P 的由來

行銷 4P 最早可以追溯到 1953 年,哈佛大學廣告學教授 Neil Borden 在一次演講中,首次提出了「行銷組合」(Marketing Mix) 這個概念。
他認為,市場需求會受到許多不同「行銷要素」的影響。企業需要思考怎麼組合這些行銷要素,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,達成利潤最大化的目標。
簡單來說,企業要學會像調酒師一樣,精心調配各種「配方」,才能釀造出最符合市場需求的「行銷雞尾酒」,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。
營銷學教授 E. Jerome McCarthy 參考 Neil 提出的要素,於 1960 年在其《基礎行銷》(Basic Marketing) 一書中,將這些要素概括為 4 類,也就是 4 個P,這個經典的行銷理論由此誕生。
行銷4P是哪4P?

產品 (Product)
你賣的產品、服務是什麼?賣什麼產品,是開展一切行銷策略的起點。因此在談 4P 時,我們通常都會把「產品」放在第一個。關於這個 P,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來思考。
產品/服務有什麼特色 (Fact)
你的產品是什麼?有怎麼樣的包裝?品質如何?跟競品比,有哪些地方不一樣?先盡量以客觀的角度來列,如果有數據佐證最好,因為與消費者的一切溝通,都要基於事實。
產品/服務帶給顧客什麼好處 (Benefit)
你的目標客群是誰?你的產品特色,對目標客群來說,可以帶來什麼好處?使用者通常都怎麼使用?在哪裡使用?
例如我的產品是「洗衣精」,他的特色是「去污力好,跟競品比強了 20%」。
我的客群設定是「家裡有國小男生的媽媽」。對她們來說,產品能帶來的好處是「輕鬆把小孩髒兮兮的衣服洗乾淨」。
價格 (Price)
有了產品之後,下一步就要思考,這個產品/服務的售價是多少?
訂價這件事,背後有很多複雜的影響因素,也關係到公司產品設計、行銷、營運、財務等各部門的工作。
產品的成本是多少?
目標的毛利率、淨利率是多少?
競品的定價是多少?
客戶願意花多少錢購買?
客戶看到價格後,會有什麼想法?
可以折扣的空間有多大?
不同通路的定價要怎麼設定?
好的商業策略,絕對不能忽略價格設定的重要性。
台積電的創辦人張忠謀曾舉例,有訂價能力的執行長,只要把價格調高 1%,就可以達到跟減去 1000 位工程師一樣的效果。為了在客戶期望跟財務營運中取得平衡,訂價絕對值得好好思考。
通路 (Place)
你的產品服務會在哪裡賣?會用到哪些銷售資源、需要多少銷售團隊?
如果是在實體店面,是上架到自己的門市嗎?還是要找便利商店、超市、量販賣場談上架?要自己找通路談,還是找經銷商處理?
如果是網路銷售,要在哪些平台賣?自己的官網,還是上架 MOMO、蝦皮?金流、物流要怎麼跑?誰來出貨、運送?
販售地點的建置,不只影響公司內部的資源、人力配置,更關係到顧客可以怎麼取得產品,可以說是企業跟顧客之間重要的接觸點。
從概觀的通路佈局,到細節如陳列、動線流暢度等顧客體驗,有許多值得著墨的地方。
推廣 (Promotion)
產品上架完,就會有人來買了嗎?沒有這麼簡單!這個 P 要思考的是,架上有這麼多選擇,消費者為什麼要選擇你
推廣,就是企業在跟消費者說,消費者「需要」這個產品的理由。
如果是實體店面,要怎麼讓大家願意走進店裡?店裡要放哪些海報、立牌?店員要怎麼跟客人介紹產品?
如果是官網電商,要在哪些地方下廣告?怎麼的廣告會讓大家願意點進來?銷售頁面要放哪些圖文?要請哪些人代言推薦?
推廣這塊有很多種做法,因應產品、價格、地點不同,會延伸出不同的策略。常見的電視廣告、網路廣告、新聞稿、網紅業配、檔期活動等,都屬於推廣的一環。
為什麼行銷 4P 很重要
簡單卻強大的萬用架構
產品 (Product)、價格 (Price)、通路 (Place) 和推廣 (Promotion),把複雜的行銷決策歸納成簡單的架構。
有些人認為,這個理論已經過時。的確,有許多新的理論,可以幫我們從不同角度檢視策略。但不可否認的是,這4個「P」仍然是商業決策中,不可忽視的 4 個基本。
4P 理論能屹立不搖到現在,最厲害的地方就在——無論你是大公司、小公司,無論你是什麼產業,無論是 B2B 還是 B2C,這個理論通通都能適用。
即使這個理論誕生於 60 年前,現在的環境已經跟以前大不相同,但 4P 依舊適用。
例如以前談的 Place 只有實體店面,而現在則多了電商平台,甚至線上線下通路的整合。以前的 Promotion 是傳單、電視廣告,現在則多了社群廣告、短影音、KOL 行銷。
做法會隨著時代改變,但這些商業基礎的底層邏輯,是不變的。
檢視決策的邏輯性
你會發現,這 4 個 P,其實是環環相扣、交互影響的。
你的產品類型、特色跟定位,會影響你要賣多少錢。
你的訂價,會影響你適合在什麼通路賣。
你在什麼通路賣,會影響你要怎麼推廣。
這 4 個 P 是否能串起來?佈局的邏輯對不對?透過這個理論,就能簡單檢視。
例如我今天要賣「一個月份 4000 元的超高價益生菌」,但販售地點卻選擇「便利商店」,很可能就乏人問津。
或著是「在電視打廣告,時段是平日白天」,產品只在「官網」買得到。然而,在平日白天有空看電視的族群,是哪些人族群?他們對於網購操作熟悉嗎?
透過 4P 理論,能幫助我們檢視行銷策略的邏輯,一致性足不足夠,能不能滿足顧客需求、符合顧客行為。
找出產品/服務的優勢
一般來說,產品 (Product) 方面涉及研發、產品開發團隊,價格 (Price) 由營運或財務部門決定,通路 (Place) 與業務、銷售及物流相關,而推廣 (Promotion) 由市場、行銷團隊負責。
每家公司的優勢、資源不同,所處的產業環境不同,會著重的點也不一樣。4P 理論可以幫助我們確認,我們的優勢是什麼?跟對手相比之下,有什麼不一樣?從優勢出發,衍生出策略,讓營收放大。
如果是研發能力強的公司,可以著重「產品」,從產品線跟對手做出差異化。
如果是門市數很多的公司,可以著重「通路」,了解門市客人的屬性,提供給他們更多的產品。
如果是很擅長廣告投放的公司,可以著重「推廣」,找出利基顧客群並放大。
行銷4P如何應用
產品策略: 蘋果公司的產品線差異化
蘋果的 iPhone 產品線,包括基本的 iPhone 機型,大螢幕的Plus 系列,跟進階款的 Pro 系列。
根據不同消費者對功能和預算的需求,進行策略性的產品差異化,吸引不同的消費者群,以服務更大的消費市場。
價格策略: Netflix 的分層定價模式
Netflix 利用「價格」元素,根據裝置數量、畫質,提供分層訂閱模式。例如畫質有限且限制裝置數的基本方案、標準方案,以及高畫質又能與家人分享的高級方案。
這種定價策略讓 Netflix 能夠抓住不同的客戶群,從預算有限的小資族到到大家庭都能滿足。另外國家地區、競爭動態也是 Netflix 在定價差異上的考量。
通路策略: 星巴克的國際佈局
全球有約 70 個國家有星巴克,門市總共近 4 萬家,而且還持續在展店。不管你到哪個國家,只要看到星巴克,就代表著你能獲得「穩定品質的咖啡」、「放鬆的咖啡廳氛圍」。
如何進入不同文化的國家、如何融入更多當地特色、怎麼應對當地的競爭對手,是星巴克的重要課題。
總結:行銷人必備的思考架構
在這篇文章中,跟你分享了 4P 是什麼,以及簡單的應用案例,希望能幫助你更了解這個理論。
實際使用這個框架思考後,相信你也會理解,為什麼大家一講到行銷分析,就一定會提到 4P。
即使你不知道這個理論,在思考行銷決策時,這幾個要素絕對都會出現在你腦海中。
透過系統性檢視、調整這幾個要素,組出能帶來更多利潤的組合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