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與貍奴不出門》|將日常切磨為寶石的散文集

《我與貍奴不出門》|將日常切磨為寶石的散文集

平時都用閱讀器及iPad閱讀。用iPad閱讀時,閱讀跟社群媒體的界線模糊,讓我總是比較容易心浮氣躁。但閱讀《我與貍奴不出門》,卻讓我自然而然地沉下心,細細咀嚼著一字一句。


我喜歡她對於獨處的詮釋。

我總疑惑著自己是否太喜愛獨處,缺乏走出門外與人互動的動力。而她說,她也是在群體中呈漏電狀態的類型。她說獨處是牽涉精神與安全感的問題。非常現實,談的是健康與經濟的條件,是不過度旺盛也不衰弱的體力。一切成本和擁有良伴同樣地高昂。

我恍然大悟,或許我對於獨處這件事有些妄自菲薄,把星星的點與點連線可以有無限的想像與故事,但繁星點點亦是風景,可以選擇並保有不同角度的美,是一件多麼珍貴的事情。

我喜歡她描述一人旅行這件事。

每每跟人說起我超喜歡一個人去國外旅行,總是引起對方的驚呼。而她也是喜歡的,她形容,那是唯一一個不會有人隨時與你講母語、不會有人隨時與你談過去、不會有人提醒你本來是誰的時空。任何型態的旅伴都將破壞這完美的真與完美的偽。

我想這或許就是我愛一人旅行的原因,只要想起在奈良街頭亂走到腰痛的回憶,心裡第一湧上的情緒總是滿足。所有感受、所有回憶只在於我,與他人說起,那都是故事。就算把開心的部分放大好多倍、把痛苦的部分稍稍掩埋,一切都成立。我完全就是我啊。

我喜歡她對日本鐵道的形容。

我第一次搭新幹線時,對那舒適感與速度實在讚嘆不已。而她說,新幹線就像那麼健康新鮮的大動脈,太快又太愉快,太有舉足輕重的自信。那當然是好的,但她更喜歡古舊的地方交通線,或許已是棄軌廢站,彷彿微血管與神經的末梢走到肢體尖端,指緣掀裂,小出血,瘀青,循環緩慢,刺麻感。

我筆記下她特別提到的地方站名,放入未來旅途的目的地。大動脈當然是必要的,沒有大動脈向全身輸送血液,我們的身體怎麼能獲得新鮮的氧氣。然而就是因為太必要了,讓人無法好好感受到它的必要。反倒是當那無傷大雅、稍縱即逝的疼痛從神經末梢到脊髓到腦,才讓人感受到,啊,自己真的活著。

我喜歡她過日子的方式。

我有時想著,自己的日子是否太枯燥乏味,是否該拉高些情緒碰撞出更多火花。而她說,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來活,把跟每個人見面當作最後一面,其實是非常不健康的,人不能夠每天在這樣高強度的情緒跟不平常的意識中過日子,日子不是這麼過的。

我得到了另一種詮釋日子的觀點。我們看似困頓無聊的日子,其實有許多極其瑣碎的細節,那些細節或許無法改變後續的既定劇情,但它會帶來關鍵性的註解。在追問這些小機關之前,就先斷定日子枯燥乏味,或許太武斷了些。


書該還了,而我想我該買一本放在床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