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不假裝,也能閃閃發光》|你的表現被冒牌者症侯群束縛了嗎?

如果你也正受內心的冒牌者聲音困擾。

《不假裝,也能閃閃發光》|你的表現被冒牌者症侯群束縛了嗎?

《不假裝,也能閃閃發光》是作者 Jill 用身為冒牌者的經驗,加上許多國內外的案例、研究,來接住每一個冒牌者。

會想看這本書,是我很喜歡 Jill 的上本書《安靜是種超能力》。和她同樣內向指數 >90% 的我,因為她的文字,更加接受自己的內向面,並嘗試運用書中的應對技巧,在職場上調和出最平衡的狀態。

不確定自己有沒有冒牌者症候群,但我相信 Jill 的文字,會讓我有所收穫!

冒牌者症候群很正常

冒牌者症候群的人,總覺得自己不配擁有成功。即使成功,也只是來自於運氣、僥倖。

還沒開始做一件事情,就先害怕失敗。做得不好,會覺得都是自己的錯,做得好,也難以坦然接受大家的稱讚。

這本書一開頭就先告訴你,冒牌者症候群是很正常的一件事。

我們總以為只有自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,害怕被揭穿「其實沒那麼厲害」。

事實上,即使是世界級的演員、運動員,甚至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,也都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受。

身為一般人,有冒牌者症候群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?

無論是因為失敗而挫折、因為不確定而焦慮,這些是我們面對衝擊的一種「反應」,並不代表「真的受了什麼損害」,也不代表「自己很沒用」。這些反應,只是對於未知的恐懼和想像。

為什麼會有冒牌者症候群

為什麼會有冒牌者症候群?背後可能有很多很多原因。

書中提供了一些小測驗,幫助大家了解自己是不是冒牌者症候群?如果是,是哪種類型的冒牌者?

有些人是完美主義者型,認為事情只要沒有做到 100% 完美,就是失敗。

有些人是要求自己同時兼顧各種角色,要當個好主管、好父母、好子女,但時間和精力有限,無法面面俱到時,就會開始自我懷疑。

冒牌者症候群可能來自不同的期待,而共通點是因為對自己的要求太高,導致即使取得成就,也仍然覺得還不夠。

冒牌者症候群如何影響職場

出現冒牌者症候群,對家庭、朋友、職場相處都會帶來影響。其中影響最大的,是職場。

職場對員工的要求很明確,拿了薪水就必須對公司做出奉獻,而且通常大家的耐心有限,不像家人、好友般有包容心。

書中提到不少冒牌者症候群對職場團隊造成的影響,如果員工有冒牌者症候群,可能會害怕挑戰、不敢表達意見,有錯誤時會想掩蓋,甚至因為過度追求完美,而讓自己處於過勞狀態。

如果主管有冒牌者症候群,可能會不信任自己,也不信任團隊,變得事必躬親,無法有效授權,甚至對下屬過於嚴苛。

明明有能力做到,卻因為焦慮、害怕而不去做,導致無法好好發揮。這些心理狀態,不僅影響個人的職場發展,也會對團隊合作造成負面結果。

身為團隊主管,可以透過 1 對 1 面談、系統性回饋的方式,觀察成員是不是有冒牌者症候群的狀況,適時提點、激勵成員。

如何克服冒牌者症候群

書中提到了許多方法,教大家如何與冒牌者症候群更自在地共處。其中幾個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:

找到一個超級支持你的好友

這個人能夠在你開始自我懷疑時,給你滿滿的情緒價值,無條件地支持你,提醒你過去做到了哪些事情,這是作者覺得最有效的方法。

這讓我想到最近有人分享將自己的履歷餵給 AI,讓 AI 生成一段 Podcast,當中有兩位主持人,像討論名人般地誇獎自己過去的經歷,他聽著聽著不禁大哭了起來,覺得自己原來可以更有自信一點。

沒有朋友也沒關係,或許 ChatGPT 也可以扮演這樣的角色,用他人的角度跟你說,你很棒,你之前做到的這些都是很了不起的事。

建立自尊,肯定自己的價值

冒牌者症候群常常會懷疑「我為什麼可以在這裡?」「我憑什麼在這個位置上?」

其實,能夠在一個團隊中,能在那個職位上,往往不是你一個人就能決定的事情。

決定聘用你加入團隊,需要經過公司的HR、主管等層層面試。他們認可你,所以你在這裡。你的努力和經歷,讓你有資格在這裡。

因此,試著肯定自己,相信自己,其實也是相信那些選擇你的人。能待在那個起點上,就是一件很厲害的事情,不妨勇敢邁開腳步。

把失敗當作機率問題,而非個人問題

當看待事情時,試著思考,這件事是你完全負責的嗎?還是當中包含了你無法決定的因素?

如果當中包含著自己無法掌握的部份,那麼成果不如預期,只是眾多發展路線中的其中一個而已,並非你的失敗。

例如,去面試一家公司,最好沒有錄取,可能不是因為你不夠好,還有公司的需求、競爭者的條件、面試官的想法等等,這些都不是你能掌握、改變的。

不要將每次失敗歸咎於自己,而是視為一次學習經驗,會讓自己更勇於面對下一步。

結語:學習自我肯定,相信自己值得

仔細回想,我曾經也有冒牌者症候群,在寫作這件事上。當要分享自己的經驗時,我常常會猶豫:「我只懂一點點而已,真的能幫助別人嗎?」

後來,有一句話讓我走出這種猶豫--「你不需要是 100 分,60 分的你,已經可以幫助 20 分的人。」

這讓我開始改變想法,重點不是我夠不夠好,總有我能夠幫助到的人,重點在於我怎麼將內容傳遞到他們面前。

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自我懷疑的時刻,如果你也正受內心的冒牌者聲音困擾,來翻翻這本書,尋找讓自己轉念的契機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