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到了年度結算時間!2021年共閱讀了22本書,發現自己的閱讀書單其實圍繞著六大領域,包括人生整理、目標設定、深度工作、投資理財、行銷文案、企業案例。從22本書中,選出8本我最喜歡的好書推薦。來看看有沒有你的書單新候選吧!
情緒致勝:感激、同理與自豪的力量
過去總有這樣的印象:理智能幫助我們做出對未來好的決定;情緒會讓我們做出可能後悔的決定,太情緒化是不好的。
這本書的開頭就顛覆了我的想法。如果理智有效,那我們為什麼總是達不成目標?明明規律運動能減重、避免腰酸背痛、增進心肺能力,為什麼我們會選擇窩在沙發上吃洋芋片?
有些情緒的確讓我們傾向選擇短期需求及欲望。但也有些情緒能幫我們成功追求自己的目標!例如感激、同理心、自豪,可以幫助我們更重視長遠的付出跟回報,願意為了未來的利益而努力。
什麼是商業模式九宮格
說到商業模式,你第一個會想到什麼呢?我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是台積電。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說,
台積電最重要的創新是「商業模式」與「策略」。
商業模式為「公司處理其與客戶和供應商事務的方式」。
台積電的商業模式是以「客戶是誰」而定,不是以產品是什麼。
商業模式理論發展中的重要角色--《獲利世代》作者 Alexander Osterwalder則說,
商業模式是描述組織如何創造價值、傳遞價值給顧客。
Osterwalder 在 2005 年提出商業模式九宮格 (Business model canva),涵蓋九個要素,包括價值主張、客戶區隔、客戶關係、
一直有意識到自己對於建立人脈總是會躊躇再三,加上今年作CAT職能訓練測驗時,建立人脈這一項的偏好值低到令人震驚……當看到Gipi說唯賀餐飲吳家德總經理是他見過最擅長建立人脈的人時,便決定參加這場家德老師主講的講座。
講座開始沒多久,好像就能理解為什麼家德老師擅長建立人脈。光是說話的方式,就讓人一直忍不住想要一直聽下去。尤其聽到一個一個案例分享時,更可以感受到老師在與身邊人應對時的真誠與熱情。
我在講座中學到的3件事
人脈跟人緣是不一樣的
以前的認知是,要建立人脈,讓人脈來幫助自己。不過人脈跟人緣其實是不一樣的,人脈是「你認識多少人」;人緣是指「讓多少人喜歡你」。認識多少人並不是重點,讓更多人喜歡自己,通常才是想要拓展人脈的真正目的。人緣好,才能真正地從彼此的互動中,去付出以及收穫。
老師也講了一些實際與人互動時的技巧。例如初次見面時,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。不要一開始就問私人的問題,藉由大眾化議題切入,聚焦式升溫,
閱讀動機:數位筆記控追求進化之路
電腦玩物是我的 Evernote 啟蒙,到現在使用已將近四年。雖然現在許多人跳槽到 Notion,但我還是離不開 Evernote 強大的搜尋功能。前兩年,主要利用擷取功能,將 Evernote 作為個人資料庫,將想留存的資料依屬性以記事本進行分類。
在踏進職場後,第一份工作需要收集大量的資訊,這部分我同樣仰賴 Evernote;但跟以前不一樣的是,我需要將這些資料化為常態產出或運用於專案當中。
當資料需要化為任務且具時效性時,當一份資料想多處運用一魚多吃時,原先的記事本分類方式沒辦法滿足我的需求,常常面臨不知道怎麼分類才好的情境,以致於我的 Evernote 記事資料開始混亂。
我希望它不只是資料庫,最好還能幫助我篩選、思考、
聽講動機:身為保健食品 RD,為什麼對行銷有興趣?
在台灣 OEM、ODM 代工廠的一條龍強力支援下,保健食品產業新進入者的產品研發門檻並不高,使得市場競爭相當激烈。此外,保健食品能差異化之處不大,例如仔細觀察益生菌產品,可以發現專利菌株、益生元添加、包埋技術、高菌數、各項檢驗合格等已經成標配。單靠產品差異化,很難脫穎而出。
產品力難以簡單分高下,那麼決勝回合就到了「行銷溝通」。這個產品安不安全?吃下去到底有沒有效?這個價錢真的值得嗎?這些訴求,可以透過行銷來好好地溝通傳達。
然而,對於傳產性質為主的食品產業來說,行銷常常被認為是「無法保證實質成果」、「把錢丟到海裡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