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超級業務的利他人脈學》講座心得

一直有意識到自己對於建立人脈總是會躊躇再三,加上今年作CAT職能訓練測驗時,建立人脈這一項的偏好值低到令人震驚……當看到Gipi說唯賀餐飲吳家德總經理是他見過最擅長建立人脈的人時,便決定參加這場家德老師主講的講座。
講座開始沒多久,好像就能理解為什麼家德老師擅長建立人脈。光是說話的方式,就讓人一直忍不住想要一直聽下去。尤其聽到一個一個案例分享時,更可以感受到老師在與身邊人應對時的真誠與熱情。
我在講座中學到的3件事
人脈跟人緣是不一樣的
以前的認知是,要建立人脈,讓人脈來幫助自己。不過人脈跟人緣其實是不一樣的,人脈是「你認識多少人」;人緣是指「讓多少人喜歡你」。認識多少人並不是重點,讓更多人喜歡自己,通常才是想要拓展人脈的真正目的。人緣好,才能真正地從彼此的互動中,去付出以及收穫。
老師也講了一些實際與人互動時的技巧。例如初次見面時,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。不要一開始就問私人的問題,藉由大眾化議題切入,聚焦式升溫,最後以讚美收尾,讓一次互動完美結束。
我反思過去與人互動的經驗,由於我是不太習慣講自己的事情的人,因此容易卡在「聚焦式升溫」這個階段。尤其當對方也是內向者時,更是降溫迅速。或許在找話題時,可以先想好「從這個話題切入的話,我可以分享什麼?」,篩選出自己擅長升溫的話題類型。
成為一個熱情的工作夥伴,是不會吃虧的
關於人脈如何在工作中應用,以及如何讓職場貴人願意幫助自己,家德老師提出的觀點是,要走在老闆後面,想在老闆前面。這讓我想到之前KKday的Yuki老師強調過的老闆思維。試著以老闆的角度思考,更能找到工作上的方向,以及自己該做的事情。
除了思維,還有態度。家德老師分享生活中幾位服務令他印象深刻的店員,後來被挖角、順利升遷的例子。成為一個熱情的工作夥伴,其實每天的經歷都是在讓自己變得更成熟。在工作上做好當下該做的事情,這些結果自然就會帶你到更好的地方。
內向人可以怎麼做
內向者該如何維持人脈,似乎是個長久以來的大哉問。家德老師建議,內向的人至少要有一兩個信任的外向人,透過外向的朋友去連接到更多朋友。其實不論是內向者、外向者,重要的是認識相處起來舒服的人,才會想多多互動。
家德老師說認識自己,才知道要認識誰;我覺得也能反過來說,尋找相處起來舒服的人的過程,也是在認識自己。內向者只是習慣用獨處來充電,只要找到相處模式、頻率合得來的人,同樣能自在地交流,從中有所收穫。
我想最重要的是,要保持對他人的好奇心。讓好奇心促使自己走出舒適圈。像我喜歡閱讀,但自認不擅於認識新朋友;不過換個角度想,每個人身上,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。就跟從書中學習一樣啊。
「人生就在識人跟助人間,讓歲月靜好、安然無憂」
給自己的下一步行動,下次參加活動時,記得認識左右兩邊的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