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子彈筆記入門者的三個建議|《子彈思考整理術》

給子彈筆記入門者的三個建議

子彈筆記是紐約一位設計師  Ryder Carroll  所設計出的記事系統。患有注意力缺失症的他,僅用一支筆、 一本空白筆記本,就大幅改善自己的專注力及生產效率。

他在著作《子彈思考整理術》中,完整公開這套筆記方式。這本書在台灣也相當熱門,我在 HyRead 電子圖書館預約這本書,大概過了一兩年,才終於輪到我借閱……而這時,也剛好是我子彈筆記入門滿一年。

這段期間,陸陸續續在網路上看了不少介紹子彈筆記的影片以及文章。即使已對整個概念有初步了解,這本創始人所寫的始祖書,仍然給了我許多啟發。

跟你分享一下三個,持續實踐子彈筆記的心態練習。


筆記前:數位?紙本?小孩子才做選擇

入門子彈筆記,最常見的疑問之一就是:我要用紙本筆記,還是電子筆記?我有些行程、資料收集已經電子化,我該如何整合?

使用紙本的我,其實是數位筆記Evernote的忠實愛好者。多年來,參考電腦玩物Esor老師的邏輯,使用專案、任務的層次來記錄工作及個人學習的事務。

那為什麼我還需要紙本子彈筆記?因為當腦海中突然有想法蹦出、突然被交辦一件事情時,要打開手機、點開Evernote app載入,思考要輸入在哪個頁面,其實有些不太直觀。

因此我現在的系統是:

  • Google日曆紀錄行程:可跨裝置整合、也可串接許多服務。
  • Evernote紀錄專案及任務:專案維度記錄。用「工作事項」功能讓專案中的待辦事項能以清單檢視。
  • 紙本子彈筆記記錄:時間維度記錄,分為年記事、月記事、日記事。檢視Evernote的工作事項,寫下當天的工作要務。

數位、紙本,不一定要擇一。每個人的生活型態不同,不需在載體猶豫太久,總之就先嘗試看看吧!才能摸索出運轉得最順暢的搭配方式。

延伸閱讀:《大腦減壓的子彈筆記術》:改版我的數位大腦

筆記時:不用擔心寫得醜,重點是倒出大腦思緒

正因為我選擇數位跟紙本並行,所以更體會到兩者各有無法替代的優缺點。

數位化的優點是資訊整合,查找快速。然而數位筆記的格式受軟體功能限制 ,猶豫如何分類、記錄、排版,反而會讓當下的思考被限制住。數位筆記中的資訊量大,也容易讓人分心。

而子彈筆記的特色是,只要用一本空白筆記本就能寫,格式完全自己決定。

子彈思考整理術的作者說,書寫,是將腦海中的思緒文字化,並且屏除的一個方式。書寫是為了忘記。這也是我執行子彈筆記一年來,最大的收穫。

我會把當下得到的代辦或是想法、從Evernote 中篩選出的當日優先事項,寫在子彈筆記中;執行時的進度及資訊,則記錄回Evernote的任務筆記裡。

對我來說,在紙上書寫的隱密空間感及自由度,是最能清空大腦的一種方式。

許多人可能跟我一開始一樣,遇到下面幾個問題:

  • 遇到執行時間還不確定的任務時,不知道該寫在日誌、月誌、還是未來誌
  • 想參考別人的子彈筆記格式,但網路的範例都畫得好漂亮,我根本不會畫畫

但執行一段時間後,我發現只要跨越這兩個心魔,就有機會大幅提升子彈筆記的持續率!

  • 反正先寫下來就對了。在轉移的時候,再思考要轉移到哪裡,我才會在要作這件事之前看到它?
  • 會願意在網路上分享子彈筆記的人,比較高比例都是擅長畫畫的人。因為一般的純文字記錄,遮掉隱私資訊後,就很難以圖文形式分享了

不用在意寫得亂、版面不好看,反正是寫給自己看的。最重要的是系統性,從中研究出怎麼讓自己釋放大腦空間、提升做事效率、觀察生活的優先排序,才是這個系統的意義。

筆記後:試著從紀錄中獲取有用的價值

退一步觀察,自己的記錄系統,為生活帶來什麼改變?

我使用子彈筆記的這一年來,每個月都有在月誌設定Habit Tracker,記錄約七、八項想要追蹤的習慣。

月底覆盤時,我會計算每項習慣的執行次數,並對照這個月跟上個月的變化。然而執行一年了,我總覺得這樣的紀錄,並沒有為我帶來什麼改變。沒養成的習慣,還是沒養成。

仔細思考後,我釐清了兩個可能問題。

  1. 一次紀錄太多習慣,反而無法聚焦。子彈筆記的作者提到,不要一次記錄太多習慣,否則容易覺得喘不過氣。應該聚焦在最迫切需要養成的新習慣。
  2. 放錯記錄重點。習慣執行的次數多,當然很有成就感!但我們是為了那份成就感才養成習慣的嗎?其實不是。我們對於每個想養成的習慣,背後都有一份期待。
    這是電腦玩物在《時間管理的三十道難題》所提到的概念。重要的不是養成習慣,而是我們想要達到的願景是什麼。沒有思考想要的成果,會失去執行的動力,更可能忽略其他其實也能達到目的的方案。

客觀紀錄,練習覺察

身為寫手帳多年的文具控,在寫子彈筆記時,也很習慣地會寫下自己當下的感受。因此當看到《子彈思考整理術》中建議大家使用客觀的文字記錄事情時,就覺得非常有意思!

為什麼要客觀記錄?因為在事情發生時,我們可能會被當下感受蒙蔽,削弱了資訊判斷的能力。當我們所記錄下的是客觀敘述,在未來回顧時,反而可能發現當時沒有解讀出的訊息。

例如跟女友的相處,原本覺得一直都很順利,結果對方卻突然提分手!此時,再去回顧過往相處的情形,或許會發現其實一直都有蛛絲馬跡。

仔細想想,我其實不太會回去翻過去的日記,就是因為其中的情緒太過飽滿,所以總有些不好意思面對。未來想嘗試看看多使用客觀的表達,讓未來的自己,能在不受當時情緒影響下進行回顧。


我喜歡子彈筆記的理由

在開始使用子彈筆記時,我常常想,子彈筆記跟一般記事本到底差在哪裡?只是在格式不同嗎?

使用一年後,我認為最大的差異,是在子彈筆記不只是一種記錄待辦、行程、流水帳的方法,而是希望你去挖掘你的為什麼。你的目標是什麼?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?這件事真的重要嗎?你可以如何做到?

透過空白的頁面,讓你不受限制地一步一步釐清自己的想法。思緒的落地方式會不斷地優化,進而發展出專屬於自己的筆記系統。

或許適合你的系統不是子彈筆記,但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處理器,來過濾出對我們真正重要的事物。

你開始建立你的子彈筆記了嗎?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